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发表于 2014-06-26 13:15:35  •  外汇储备知识  • 

  一方面,应全力将“出口导向与外商直接投资”的驱动战略扭转为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的平衡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稳步推动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同时,要逐步放宽国家相关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中国外汇储备在一路凯歌高奏中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专家普遍认为,今年年底外储达到4.5万亿元已没有悬念。

  不难看出,置身于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以及国际收支错位不断恶化的生态之中,加之国内市场机制扭曲(尤其是汇率并不能反映货币的价值),日益肿胀的中国外汇储量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值得考量。

  首先,外汇储备的剧增会加大国民财富流失与机会成本上升的风险。为了确保外储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中国政府将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欧美等国的长期国债。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最近10年中资本投资回报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这就意味着,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是以牺牲国内投资机会或者说以维持较高的机会成本为前提。

  其次,过高的外汇储备会导致宏观调控工具自主性的丧失。由于央行买入外汇必须投放等值的人民币(即外汇占款),因此,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外汇占款在高速增加,也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在高速增加。

  最后,外汇储备的增加恶化了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环境。由于外汇储备的膨胀,本币升值压力日益加大,但每天只有2%的浮动区间已经很难满足国外政府和相关企业的胃口,于是全球范围内围绕着人民币(6.2531,0.006,0.10%)升值问题对中国企业所展开的各种贸易制裁和拦截频繁发生。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表明,尽管全球新立案的反倾销调查已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中国仍然是全球受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国,而且中国企业所遭遇的反倾销数量在最近10年一直处于放大之中。道理非常清楚,只要高额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6.2531,0.006,0.10%)的升值压力一日不解除,中国企业的海外征程就一天不会平坦。

  因此,除了拓展4万亿元外汇储备的使用与投放路径以获得合理的增值外,管理层还需通过系列制度创新屏蔽与稀释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一方面,应全力将“出口导向与外商直接投资”的驱动战略扭转为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的平衡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稳步推动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同时,要逐步放宽国家相关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更新于2023-08-13 22:31:51